石窟寺
石窟寺是佛寺的一種特殊形式。它的建造方式,通常是選擇臨河的山、臺地或河谷等相對幽閉清凈的自然形勝處,鑿窟造像,成為僧人聚居修行之所在。
石窟寺的建筑構成大致有兩種情況:一是寺內大多數用房,如佛殿、講堂、僧房、庫房等,均為依崖鑿的窟室;二是以石窟作為寺院的主要標志,窟前還建有殿堂、僧房等地面建筑物。由于石窟寺是以洞窟作為寺院建筑的主體或標志,因此在總體布局和建筑形態上,與地面佛寺有所不同。但另一方面,由于具有和同的使用功能和共同的發展背景,又使得石窟寺在窟室的內部空間與外觀形式上趨同于當時佛寺內的各種建筑物。
石窟的建造方式,決定它不可能像地面建筑那樣易于毀除或拆建。因此,在一些年代悠久的石窟寺中,往往留下多期開的痕跡。每期鑿窟的規、數量,窟室分布組合以及洞窟形式,都會有所變化。從中既可以看到石窟寺本身的發展特點,同時也反映出同一歷史背景條件下佛寺發展的總體情況。
建造石窟寺的做法源丁印度西南部地區,最卑的石窟寺約開齒于公元前3世在印度佛教
石窟寺中,以禮拜窟(稱支提窟)與僧房窟(又稱毗訶羅窟)為兩種基本的窟室類型。禮拜窟通為盡端半圓形的縱長平山,當中山拱券頂構成高大空間,壁和后壁設有較低矮的柱.窟內是禮佛的場所,以置于洞窟深處正中的佛塔為禮拜對象,沿柱廊回繞行禮。禮拜窟的立面外觀與內部間均反映為當時印度佛寺中木構殿堂的形式。僧房窟多作方形平面,當中是大廳,周出沒方形小室,反映為佛寺中僧人居住院落的布局形式。
中亞阿姆河流域與興都庫什山脈以南地區,一直是歷史上東西交通的要路,公元前2世紀曾一度納人希臘亞歷山大帝國的版圖,成為東西方文化的交匯之地。貴霜帝國時期(公元1、1世紀),由于統治者的扶將與倡導,這里成為新的佛教中心,同時形成了融匯希臘、歲馬、波斯、中亞特點的新的佛教藝術風格,建造方形平面的多層佛塔,使用希臘、波斯柱式與裝飾紋樣,并出現理想化的佛陀形像。同時,以首都富沙(今巴基斯坦白沙瓦)為中心·沿喀布爾河北岸.建了龐大的山岳寺院與石窟群。洞窟平面以方形為主,窟頂采用縱券、穹隆、平頂及疊澀(斗四或斗八)等形式,反映了當地建筑的空間形式與流行的構造做法,與印度早期石窟廂比,己有很大的不同,特別是不冉出現縱深平面的禮拜窟。公元3~5世紀,隨著佛教沿絲綢之路的東傳,蔥嶺以東地區開始出現建造石窟寺的做法。
下一篇:金剛寶座塔
中式庭院怎么做中式庭院景觀設計的要點與理念…
庭院文化磚:中式庭院設計,中式庭院景觀設計施工…
中式建筑中細節之美無處不在,今天我帶你細數那些中式建…
余蔭山房仿建項目不僅蘊含了木雕、貝雕、磚雕、灰雕、…
磚雕,俗稱“硬花活”,是中國一種古老的建筑裝飾藝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