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木結構技術
兩漢的大型宮殿基本是臺榭,以夯土臺為心,分若干層,逐層靠臺壁建屋,臺頂建主殿。下層沿臺壁的房屋是附屬用房,供衛士等居住。漢代名這種背面靠崖的單坡頂房屋為“廣”(音巖),散居住其中的衛士稱“廣郎”這些房屋和臺頂是隔絕的。從地前有專設的登臺頂道路,由衛士守。架空的閣道把宮中各主要殿(臺榭)的頂部連接起來,皇帝人殿一般由閣道,不經地面,防衛很是嚴密。張衡(東京賦)說漢宮中“飛閣神行,莫我能形。”《太平御覽》引《丹陽記》,說:“漢魏殿、觀多以復道通,故洛宮之閣七百余間”,所說都是這種情況,《丹陽記》把漢、魏并提,可知魏的宮殿基本仍沿漢制。詳細分析〈魏都賦〉等的描寫,也可證實這一點。〈魏都賦〉描寫鄴都文昌殿說此殿遠望“姘著崇山崛起以崔巍,"又說殿本身“環材巨世,琿參參差"。“環材”指殿的木構架,《玉篇》釋為壘土,即夯土。這就是說,文昌殿是夯土臺和不構架建成的高大臺榭。魏許昌宮的主殿景福殿,據(魏)夏俁惠(景福殿賦)的描寫,殿周圍“飛閣連延,馳道四周。”“飛閣”即“閣道”,證明景福殿也是有閣道通上的臺榭。
這些臺上的主殿本身的做法在賦中也有描寫,(魏)何晏(景福殿賦)說,景福殿的墻壁是“墉垣碭基,其光昭昭。周制白盛,今也惟縹。落帶金缸,此焉二等。”“碭”指文石,“落帶”即夯土墻上的木制壁帶,“金釭”是壁帶、壁柱接頭處用的銅鎏金構件。由賦文可知景福殿的墻壁用文石為基,墻面涂青白色.墻面有壁柱、壁帶,接頭處用金鈺。這就是說,景福殿殿身仍像漢代那,用以壁帶、壁柱加固了的夯土燶作為殿身的承重墻。殿的梁柱部分,何晏〈景福殿賦〉說:“爾其結構則修梁彩制,下褰上奇。桁梧復疊,勢合形離。赩如宛虹,赫如奔螭。南距陽榮,北極幽崖。”桁即檁,梧即牾,指梁上的斜撐、叉手,陽榮、幽崖指殿的前后檐。這段的意思是說景福殿內有南北向通梁,通梁上有叉手、托腳、平梁,組成疊梁式屋架,上承檁椽。這種疊梁式屋架和叉手的形隙在東漢畫像磚和石室中都可看到,魏是沿用舊法而不是創新。據上面的分析,可知景福殿為一座有夯土承重外墻,內部用木構梁架建造的土木混臺結構殿量,從當時的木構技術水平看,并非不能建全木構架建筑,一些樓觀的上層就是如此,但重大殿堂總要加土墻或土墩,主要為增加其穩定性。這情形南北朝一直延續至初唐。
此期木構架中的斗拱似有一定的發展。〈魏都賦〉描寫鄴宮文昌殿的斗拱是“欒櫨疊施”,形容斗拱重疊層數較多。何晏〈景福殿賦〉形容該殿的斗拱是“欌櫨各落以相承,欒樅滅斷而交結”,又說其翼角頭拱是“飛柳鳥踴。”“椒”和“柳”都是昂,“櫨”是大斗,“欒”是兩端拳的橫拱,栱在唐以前與代、楔、撅意相近,指懸臂挑出的插栱。目前我們所見的漢代斗栱都是最下挑出一挑梁式的插拱,后尾壓在屋梁下,外端平疊若干層橫積或欒,上承祧檐,斗供實際只挑出一的從賦文看,這時已出現了昂,“亪樅交結”表示這時出跳拱頭與橫拱已十字相交,這只有在已挑出兩跳斗櫝的情況下才有可能。據此,我們有理由推測,這時的斗棋后尾可能己和梁結合,外面用拱昂挑出不只一跳,它已經開始了從單純的挑檜構件向與架組合為有機整體的變化過程。
從出土的吳國青瓷院落明器看,當時大第宅仍是木構架土墻建成的。三國時期霄在洛陽宮西側建的陵云臺是當時著名的高大建筑。據世說新語冫記載,臺上的樓觀在建造時先稱量構件,使其重量互相平衡,然后架構。雖然高黢,常常隨風搖,但不致傾倒。魏明帝另加大木扶持,使其不搖,由于失去重量平衡,樓反而傾倒。這個記載反映了當時建筑技術上的發展悄況,它說明這時在建造一些巨大建筑時可能要經過定的試驗,也告訴我們這時已經重視在木構架結構設汁時要使荷載平衡。
三國時,自漢中過秦蛉人陜的褒斜道是對魏作戰的重要行軍路線。褒斜道大約始建于漢以前,經歷代丌發維修,沿著褒水岸邊,在很多險段建有架空的閣道和橋梁。蜀對作戰時還建有儲糧的邸閣(倉痄),是古代著的道路工程。據水經注,記載,閣道都靠陡崖修建,先在岸壁憎橫孔,把圖道的木梁插人周定,梁的外端用長短不等的木柱承托,本柱立在河流中的大石上近年考查,這些上孔潤和水中石士的柱凹都有發現。蜀建興六年,街亭之役失敗后,蜀軍后鳳時,趙云部燒毀了閣道百余里,以后修復時,因水漲流急,不能在水中立柱,這部分閣道遂改為懸挑式,當時號稱“千梁無。”懸挑式閣道比外端立柱的閣道技術要求更高,施工更艱險。可以想象,在緊迫的戰爭環境甩,在緊窄的工作面上,集中大量人力搶修這樣丈而危險的工程,是何的夏雜和困難,這項工程在技木上尚未發現有重大的友展,卻可以施工條件艱險載入史冊。
下一篇:漢代宮室中的楹柱
中式庭院怎么做中式庭院景觀設計的要點與理念…
庭院文化磚:中式庭院設計,中式庭院景觀設計施工…
中式建筑中細節之美無處不在,今天我帶你細數那些中式建…
余蔭山房仿建項目不僅蘊含了木雕、貝雕、磚雕、灰雕、…
磚雕,俗稱“硬花活”,是中國一種古老的建筑裝飾藝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