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代橋梁什么樣
漢代橋梁目前已經無實物存在,僅見于文獻。
汊洛陽上東門外,跨谷水有陽渠石橋,建于東漢順帝陽嘉四年(公元135年)、《水注》卷十六.轂水條載:“轂水又東出屈南而逕建春門石橋下,即上東門也。……橋首建兩石柱。橋之右柱,銘云:陽嘉四年乙酉壬申,詔書以城下漕渠,東通河濟,南引江淮,方貢委輸,所由而至。使中謁者魏郡清淵馬憲,監作石橋梁柱,敦敕工匠,盡要妙之巧,攢立重石,累高周距,橋工路博,流通萬里云云。……三月起作,八月畢成”。由此可得知其興造之梗概。
關于結舟江河以渡的浮橋,《后漢書》卷三.章帝紀載:“建初七年(公元82年)十月癸丑西巡狩……東至高陵,造舟于涇而還”此“造舟”出于《爾雅.釋水》:天子造舟,諸侯維舟,大夫方舟,士特舟,庶人乘泭”。表示了浮橋等級也隨使用者地位的高低而定。具體地說,就是天子所用的浮橋是將船并列聯為一組,諸侯浮橋是四船聯為一組,其間架梁板而成;大夫用兩船一組;士單舟;庶人則“并木以波”。
文獻中未見有載及拱券式結構橋梁的。此類結構多見于東漢墓葬,而且用磚不用石。但竹索橋在漢代則已應用。西漢楊雄《蜀記》中有秦蜀守李冰在成都曾建七橋以應七星,其中之類星橋,在漢時即名筰橋。也就是藤橋或竹索橋的別稱。由揚雄文記,知漢代尚在使用。
在漢墓出土的畫象磚石或壁畫中,也可見到橋的形象。其中一種顯然是木梁柱結構,例如內蒙古自治區和林格爾縣東漢墓中室至后室間甬道券門上,即有題名為“渭水橋”之彩繪橋梁圖。此橋中段平直,兩端作斜坡形。橋墩均由一列四柱之木架構組成,柱頭并施斗拱。上承闌額及橫梁,梁上鋪板。橋旁置由望柱、臥欞欄板及尋杖構成之橋欄。圖中繪有車馬多乘通行,表明該橋已有相當大的承載力和寬度。
漢墓壁畫中的“渭水橋”
另一種橋梁形像得自山東沂南縣漢畫象石墓,其結構與外觀與上述之例頗為接近,但其中跨僅用一根(排?)支柱,柱身與其上之斗拱都較粗大,似為石構之形像。橋欄用望柱及二條甚寬之橫木,橋頭二端各立上端置三角形飾之粗柱一根,當為文獻中所謂之“表木”。另例之梯形橋梁,橋下未見支柱,橋上有車馬及執刀盾斧鋮進行戰斗之士卒,橋下則有人乘舟渡河。形象類似的橋梁,又見于山東蒼山縣向城出土之漢畫象石,惟規模較小。其中跨使用各具一斗二升斗拱之墩柱三根,而橋頭表木上端之裝飾則作心形。橋上有軺車及乘馬通過,橋下則有由二人劃行之小船。另蒼山縣蘭陵出上畫象石上之橋粱,萁中跨之橋墩及二倒之橋臺,均由塊石砌成,但上部之梁枋及勾闌則仍屬木構。
漢畫像磚中的木橋
除上述之柱梁式結構外,畫象磚石中又有單券或多支點之弧券形橋梁圖象。內中之單券者,其拱形并非半圓,而是似河北趙縣隋代李春所建安濟橋之弧券形式,券下有的承以縣一斗二升斗拱之支柱,也有的無任何支托。券上有的是欄楯、表木等之表示,有的則無。依橋上車馬人物之比例,橋之跨度應在10米以上。此類圖象又出土于河南新野縣及山東嘉樣縣漢墓畫象石中,但漢代實際橋梁中有無此種弧券結構,筆者目前尚存疑問,未敢遽然肯定。畫象石中表現為半圓形止規烘券之橋梁者,僅得一例。出于山東鄒城高李莊之東漢墓,石上刻有锘縫之重拱圓券石橋一孔。
屏漢代畫像石中之單孔橋和多跨拱橋
下一篇:梁柱雕飾
中式庭院怎么做中式庭院景觀設計的要點與理念…
庭院文化磚:中式庭院設計,中式庭院景觀設計施工…
中式建筑中細節之美無處不在,今天我帶你細數那些中式建…
余蔭山房仿建項目不僅蘊含了木雕、貝雕、磚雕、灰雕、…
磚雕,俗稱“硬花活”,是中國一種古老的建筑裝飾藝術。…